2025年7月14日至16日,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团委联合曲靖市陆良县残疾人联合会,组成“师魂薪火”实践团,奔赴陆良县三岔河镇、大莫古镇、小百户镇等地,以“特殊教育知识进家庭”为核心,为特殊儿童家庭送去科学理念与帮扶。

政策宣讲入家户 科学方法解难题
宣讲现场,家长们提出“孩子说话总不清楚,能申请康复训练吗?”“特殊教育学校的入学条件有哪些?”等迫切问题。实践团志愿者耐心记录、逐一解答。
此次宣讲活动,聚焦特殊儿童家庭最关心的教育与康复问题,采用“政策解读+方法指导+案例分享”的模式展开。志愿者们结合政策文件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救助对象、申请流程、补贴标准等关键信息;针对家长们普遍存在的“教育焦虑”,团队成员结合专业知识,分享了智力障碍儿童沟通技巧、生活能力训练等实用方法,并通过模拟互动让家长直观感受训练要点。


一对一走访帮扶 师魂薪火续温情
宣讲后,实践团与陆良县残联工作人员组成联合帮扶小组,深入家中开展“一对一”入户指导。在小百户镇一名脑瘫儿童家中,志愿者根据其情况为家长定制了“日常互动训练表”,从眼神对视、指令回应等细节手把手教学;面对因家庭困难的儿童,团队协助家长整理救助申请材料。

团队成员杨同学感慨道,“特殊教育不仅需要专业知识,更需要一份扎根基层的耐心”。入户走访中,志愿者不仅认真记录每个家庭的需求,更用专业素养化解家长的消极心态,志愿者们分享特殊儿童成长的励志案例,说明长期干预的重要性,让“不放弃、有方法”的信念扎根家长心中。

常态帮扶启新篇 青春担当绘蓝图
此次实践活动是学特学院团委推进“特殊教育支持常态化”的起点。团队将建立“陆良县特殊儿童家庭档案库”,通过定期线上答疑、链接高校专家资源等方式,构建“高校-残联-家庭”三方联动的长效帮扶机制。
从政策宣讲到入户指导,学特学院“师魂薪火”实践团用专业践行使命,用温情传递希望。此次活动不仅落实了国家关于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的部署要求,更彰显了当代大学生扎根基层、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。未来,学特学院团委将持续深化实践计划,让教育的阳光洒满更多乡村角落,让青春在服务国家战略、助力乡村振兴中绽放绚丽之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