栏目名称
专题报道
首页> 新闻动态> 专题报道>
正文
学特学院“周末不打烊”实践团开展助力特殊儿童康复社会实践活动
作者: 时间:2025年07月23日 15:19 点击数: 文章来源: 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团委

“孩子今天主动抬手了!”在曲靖市陆良县小百户镇的一户农家,奶奶抱着脑瘫孩子激动地说道。这温暖的一幕,源于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志愿者团队开展的暑期“三下乡”送教上门社会实践。7月16日至19日,学特学院志愿者团联合陆良县残疾人联合会,为当地特殊儿童量身定制康复方案,用专业与耐心搭建起“家门口的康复课堂”。

专业评估“精准画像”康复方案“私人定制”

“请小朋友试着把小球放进杯子里”“跟着老师说‘你好’”……在陆良县大莫古镇的评估现场,实践团成员正有条不紊地为特殊儿童进行动作、语言、认知三大领域的专业测评。志愿者们手持评估量表,通过搭积木、看图识物、简单对话等互动游戏,细致记录每个孩子的反应速度、协调能力与沟通状态。

1FE14

针对评估结果,志愿者团队迅速召开“个案分析会”:为语言发育迟缓的儿童设计“口腔肌肉按摩+词汇接龙”训练课,搭配卡通教具提升趣味性;给肢体障碍儿童制定“关节活动度训练+生活自理能力培养”计划,从握笔、穿衣等日常动作逐步突破。

120EF


送教上门“手把手教”家校联动“持续赋能”

“来,像这样握住孩子的手,辅助他完成抓握动作,力度要轻一点……”在陆良县三岔河镇的一户特殊儿童家中,志愿者们正跪在地板上,手把手练习康复动作。考虑到部分儿童出行不便,实践团课堂”搬进家庭,通过“示范教学+家长模拟”的模式,确保康复方法能在日常生活中落地。

16704

除了动作训练,志愿者们还格外关注家长的心理状态。“有位妈妈总说‘是我没照顾好他’,我们就每天跟她聊孩子的进步,分享‘特殊儿童考上大学’的励志故事,慢慢帮她重建信心。”志愿者刘同学回忆道。团队还建立了“线上康复群”,家长可随时上传训练视频求助,志愿者每日定时答疑,形成“线下送教+线上跟进”的闭环帮扶。

长效机制“接力续航”青春担当“点亮希望”

“这次活动不是‘一次性帮扶’,而是‘长期陪伴’的开始。”志愿者团队指导老师表示,团队已经为每个儿童建立“特殊儿童成长档案库”,记录每个孩子的康复进度。后续将通过“线上回访+实地督导”的方式,动态调整康复方案;同时链接高校特殊教育专家资源,定期开展远程培训,让家长在家就能接触前沿康复理念。

1D4A5

从专业评估到定制方案,从送教上门到心理疏导,学特学院志愿者们用青春力量为特殊儿童的成长“保驾护航”。未来,实践团将持续深化“师魂薪火”计划,让更多乡村特殊儿童在专业呵护下,绽放属于自己的生命光彩。